NEWS最新消息

2022/11/14 [ 立邦分享43 ] 未來學家

分享至

假若看到別人在職業一欄中,填寫「未來學家」(Futurist) ,您會覺得很酷嗎?!
 
簡而言之,「未來學家」是一群從事與「未來學」(Future studies)相關工作及研究的人士,他(她)們蒐集、分析及推算各種不同的資訊和數據,通過洞察、判斷及想像力,有系統及條理地從過去及現有趨勢,嘗試模擬及勾劃未來(例如: 3-5年、5-10年後)的各種正面或負面的可能性,並作出某些預測。以協助國家或企業組織預測未來為己任,未來學家出現在政府機關(例如:國防部或情報分支)、公型或私型的智庫組織及跨國的大型企業裡(例如:Google及Intel)。
 
在商業領域中,未來學家可能參與研究全球、某地區或國家之總體經濟走向,某國家或企業的未來競爭力,特定產業之政策或趨勢分析,進行市場或技術變化的預測等等。
 
充滿未知的「未來」,時刻帶著神秘面紗,令人看不透。對於在特定時空下的人(例如:世界正處於COVID及大通漲年代或自身正處於逆境中),「未來」可能演化成心理上的忐忑不安、恐懼,甚至是無力感。負面的情緒,將會持續影響一個個人或組織。下文將以「未來學家」的視覺及思維,去解構應如何面對「未來」。
 
「過去」「現在」「未來」,三者間呈線性的因果關係。「過去」影響「現在」,「現在」影響「未來」。時間軸上,「過去」與「未來」的唯一連結是「現在」
 
 
 
以吸煙是造成肺癌的主因為例,病患可能因為「過去」吸煙,所以「現在」患上肺癌;又或是他/她「過去」及「現在」都吸煙,所以「未來」有肺癌。( 雖然有些人長期吸煙,沒有患上肺癌;相反地,有些人從沒吸煙,但得到肺癌。上述的案例確實存在,在此只想通過它,闡釋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之間的緊密因果關係。) 除非能坐上科幻電影之「時光機」,回到「過去」改寫「過去」,我們唯一能改變「未來」的,其實,只剩下「現在」
 
 
過去  -->  現在
 
馬克.吐溫說過 :「歷史不會重演,但總會有驚人的相似。」
 
我們需要重溫過去的歷史,借鑒別人寶貴的經驗,回顧自身的相關經歷,因為當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與相關訊息(包括顯性和隱性的)。善加過濾、吸收及利用它們的話,可幫助我們看清大局,從而擬定應有的行動計劃。但千萬不要過份倚賴過去的痕跡去預測未來,因為「歷史不會重演」,要撥開迷霧,避開盲點,看到過去與現在的相同/相通及不同處,察覺事物背後的隱藏資訊,評估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機率;若發生後,有何直接/間接影響及連鎖效應等等。
 
基於某些原因,有些朋友會選擇活在「過去」,在這裡奉勸大家「盡快放下」。「過去」就是過去式,無論那是多麼輝煌絢爛的歲月,還是一些悔恨沮喪的情景。請不要讓這些已發生的「過去」,無意義地影響「現在」的心境,人都是要活在當下向前看,應轉念擁抱充滿未知的「未來」。邱吉爾曾說過 : 「悲觀者在所有機會中看見困難,樂觀者在所有困難中發現機會。」
 
 
現在  -->  未來
 
明天、今個週末、下個月底、明年2月、10年後,都可統稱為「未來」,分別在於是「近期的未來」,還是「遠期的未來」。當然越遙遠的,越難於設想,可先從近期的(例如:下星期)開始構想未來,它不是想像中困難 (Tips : 可試想這是你在某公司或某地的最後一個星期,你將如何好好規劃它)。其實,中遠程的未來,表示可改變或塑造的時間更多,更有希望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。預測市場趨勢及產業脈動時,很多人會使用PESTEL工具 = Political(政治)、Economical(經濟)、Social社會、Technological(技術)、Environmental(環境)及Legal(法律)。
 
彼德.杜拉克說過 : 「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造未來。」思考「未來」時,要把它盡量設想得細膩詳盡,越仔細越好。大致上,「未來」可分成「想要的」「不想要的」(也可以設想成「你最恐懼的事」)。「想要的」可能是在若干年內,成為某種專業人士,坐擁某座豪宅或名車等等,「不想要的」可能是不想得到重症或太早離世等等。這項任務就像是「現在的你」,要與「未來的你」開始連線通話,後者告訴前者,從現在起該有那些事要開始去做,從而可逐步如期達成「想要的未來」,例如 : 時刻留意新的趨勢,投入快速發展的產業,擴展市場需要的新技能。至於迴避「不想要的未來」方面,盡量減低其發生的可能性,或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,更可設下最壞打算或替代方案等,這樣人會變得踏實。
 

「未來」不應被別人寫死,因真正的作者是自己。不要被「未知」嚇倒或打垮,「未來」充滿不同的可能性(即使日後遇上難以想像的黑天鵝事件,它們出現的機率始終很低,不用過於憂慮。學會隨遇而安,相信否極泰來,提高敏感度,提升應變力即可)。企業及個人要有正面信念,保持樂觀開闊的心胸看世界,以「未來學家」的視覺,及早作出上述的充分準備,昂首闊步面向「我們的未來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