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EWS最新消息
NEWS最新消息
2021/05/24 [ 立邦分享8 ] 變革管理Change
西方世界一位希臘哲學家曾說過 :
「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」(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nstant is change)。東方世界《易經》(周易) 包含變易、簡易、不易三大原則,其中 “變易” 原則提到,宇宙中的萬事萬物,不論時空,沒有不變的,也是「非變不可」的。到底應採用
「以不變應萬變」,還是
「以萬變應不變」策略 ?
從管理的角度,為何一個組織
「想變」?
回答上述問題前,可先思考為何它
「不想變」? 簡單的答案是,大部份的人心存惰性,不想離開舒適區,不愛冒險及盡量規避損失等心態作祟。有研究抗拒變革原因的學者,把
「不想變」細分成「個人」與「組織」因素 : (1) 個人因素,來自於個人特質,包括: 對安全的需求、恐懼感、不確定性、無力感之幻想、習慣、依賴、誤解、害怕經濟損失等等。(2) 組織因素,來自於自身結構,因恐怕組織變革,破壞原有組織文化、威脅傳統規範與價值、群體與權力關係,影響原有結構慣性和既有資源分配等等;即使要改變,亦傾向接受局部的變革。
回到一個組織
「想變」的原因,不離面對外來壓力,例如市場、競爭對手、政府及持份者的需求;又或是內在壓力,例如是公司股東、領導層重定目標或策略所致。變化可分成量變或質變、快與慢,大與小、人為和非人為,成因也可是單一或複式等。應對方式,又可分為任憑變化宰割,又或反過來駕馭變化。
假若結論是
「想變」,最後一道題是,
「如何求變」?
- 由上而下 : 變革之路,荊棘滿途,最高領導層必須有足夠共識及決心,由上而下,慎密籌劃及竭力推動整個變革計劃。既然我們躲不過改變,只好勇敢地擁抱改變,終其一生目標定為「如何成為更好的人/組織」,力求取得卓越成就,不枉此生。
- 所有權及責任制 : 掌握員工抗拒變革的具體心理反應,系統地逐一處理人性化的相關問題,盡量調適組織文化、組織或個人價值觀,注意同仁的思考及行為模式等,耐心地引導持份者積極參與 (越多人及越早參與越好),為員工製造變革路上的擁有權及責任感 (Ownership & Accountability)。
- 緊迫感及透明度 : 很多變革失敗的原因是,同仁的危機意識不足。必須為變革提出合理動機,或足夠大的危機,並且不要高估已建立的緊迫感。要讓同仁走出舒適區,清楚明白這次是非變不可,不成功便成仁的殘酷遊戲。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,使訊息上下左右前後暢順地流動,讓員工自由地表達意見,並適時向員工發放正確的資訊,例如: 變革的進度及細節,特別是其因由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等。盡量提高變革的透明度,減低員工焦慮不安的情緒,維持整個團隊的最高士氣。可作階段性慶祝,只要不是來得過早。
- 移除障礙物 : 很多人作出改變時,只選擇「容易改的」,而不是「需要改的」,這樣自然效果不彰。一個組織要暫時忘記過去的豐功偉績,應聚焦在全新的戰場及嶄新的策略上,要作出符合市場趨勢的改變,而千萬不要「為變而變」。要識別及移除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礙物,例如 : 過時的架構、制度及手法;又或經過多番努力,在能力或心態上,都不能配合變革的人員。
- 變革管理模型 : 變革管理模型的作用是,提供一定概念、理論、方針及方法,可藉此導航轉型的步驟。市面上較多人認識的,包括Lewin模型、Nudge理論、ADKAR與PDCA方法等等。由Kurt Lewin所創的Lewin模型,分成三個步驟 : (1)解凍Unfreeze,解凍目前的流程,分析怎樣可作出改善,因此,每一位被影響的人明瞭改變的需要;(2)轉變Change,然後引導全員作出需要的改變;(3)再凍結Refreeze,按照員工反饋,進行部署及調整後,必須鞏固及重新凍結新的現狀,直至下一次改變的需求出現。
- 三種組織變革 : 組織變革,可分成 (1)結構、(2)程序及(3)文化。(1)結構變革,涉及更改組織的業務範圍或管理結構等,通常發生在合併收購等情況。(2)程序變革,涉及改變公司的產品或服務類型或方式,關於內部的工作流程,亦可以是在使用的系統或技術更新等。(3)文化變革,涉及改變員工的理念、心態、行為、思維方式和技能等等。
- 盡量提速 : 視乎變革的規模,耗時可長可短,但要竭力把變革的速度加快,原因有二,首先是要借助好的變革勢頭,一鼓作氣,直搗黃龍;其二是變化其實來得很快,被它徹底吞噬前,必須竭力駕馭,反客為主,笑到最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