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最新消息

2021/10/25 [ 立邦分享30 ] 管理會計

分享至

會計世界裡,大致上,可分為「財務會計」(Financial accounting)、「管理會計」(Management accounting)「稅務會計」(Tax accounting)。下表,從幾個層面,闡述它們的主要區別。
 

「管理會計」通過分析財務或非財務的數據,從而達到控制及改善的效果,其覆蓋的主要範圍如下:
 
  1. 成本會計 (Cost accounting)
「成本會計」是「管理會計」中的一個龐大又重要的分支,其作業及功能是,匯集和計算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時,所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之細節。按照成本的屬性及發生特質,可分為直接與間接成本、變動/半變動/固定成本、相關與不相關成本、機會成本、沉沒成本等等(更多詳情,請參照立邦分享#14)。成本會計之最終目的是,計算出每種產品或服務當期的真實成本與費用,在「成本加成法」下,用來訂定售價。亦可反映個別產品或服務,再到個別產品線、客戶或地區的獨立盈虧狀況。這些重要資訊讓廠商,了解到更繁多及更深入的營運細節數據,幫助有力控制成本和費用,大大提升決策質量。
 
  1. 本量利分析 (Cost-Volume-Profit analysis)
「平均單位成本」(Average unit cost) 與「邊際成本」(Marginal cost)之間的主要區別是,前者計入所有已發生的成本,後者不考慮固定成本,因此,被指為更能幫助企業作出產銷量的短期決策。基於「邊際成本」概念,所做的「本量利分析」(也稱「邊際分析法」),分析成本、產(銷)量、利潤相互的緊密互動變動,測算出每增加或減少一件產出時,對於總成本及總利潤可能造成的影響。本量利分析的關鍵是,找出「盈虧臨界點」(Breakeven point,又稱「損益兩平點」),那是代表達到某一個產(銷)數量或營業額時,貢獻毛益正正等於固定成本;有了它可決定最理想產(銷)量,又或為產品/服務定價。
 
  1. 績效衡量指標及預算 (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etrics & Budgeting)
為組織內的各個責任中心(例如:利潤、成本、費用中心等),制定個別適用的績效衡量指標,逐層計量它們的業績表現,並進行應有的報告、監管和控制。這些實績表現,可與自身設定的目標、行業平均數或競爭對手指標,進行比對,務求精益求精,亦可從分析結果,決定那些事業、產品或服務,無利可圖下應盡早撤離。為個別事業單位、產品或服務線,編制滾動式定期 (每年/月/周)的預算,通過「差異分析」(例如: 銷售收入、原材料、人工、製造費用等),找出無法達標的具體原因及解決方案,細心地分析上述不尋常數據,結合外圍的變化動向,亦可能找到一些未來的動態及趨勢。
 
  1. 投資及商業決定 (Investment & Business decision)
當組織要進行「資本性支出」(Capital expenditure),例如: 投資/收購一個全新的事業項目,投資興建/加建一組工廠,購置全新的機器設備,直接購買或租用某些固定資產,通過測算個別項目涉及的現金流出(例如: 初期投資額及期間的維護支出等)及現金流入(例如:銷售收入、得益等)的數據,再把它們折算成現值,從而得到「淨現值」Net present value或「內部收益率」Internal rate of return,又或是「回本期」Payback period等數據,幫助決定是否投資,又或應投資那個項目。再者,當組織遇到選擇「自供或外判」某些原輔料或工序時,又或多個方案中要選一個時,可通過上述的投資評審法(Investment appraisal) 或「成本效益分析」(Costs & benefits analysis),輕鬆地找到答案。  
 
  1. 營運方面的支援 (Operational supports)
在各個營運領域/層面,管理會計人員也可參與其中,並作出強力的支援。舉例來說,可通過分析「存貨周轉天數」,了解存貨量與營業額是否匹配,否則,過高的存貨量,將造成高企的存貨持有成本,並對資金形成巨大壓力。同理下,也可分析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」「應付賬款周轉天數」數據及趨勢,把以上三個因素連結起來,組成「現金循環週期」(Cash conversion cycle = CCC),這也是銀行界用來評核一個組織現金流狀況之指標。最後,以色列物理學家發明的「約束理論」(Theory of constraints),已被運用在商業世界裡。首先,要具體找出那些是妨礙企業實現目標的「制約」「瓶頸」(例如: 沒有足夠的工人、技術、資金),並想辦法盡快把它們消除,並要連續改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