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EWS最新消息
- 立邦分享
NEWS最新消息
2021/09/20 [ 立邦分享25 ] 時間管理
作家
古利博(Guillebeau)說過 :「最佳的開始時間在去年,沒做到的話,今天仍可。」作家
埃斯特林(Estrin)說過 :「我們花費時間的方式,決定了我們是誰。」
一天裡擁有的時間,每人都是24小時,但運用起來,卻是高下立見。做好
「時間管理」,可提高工作效率,提升生產力,減低工作壓力,提高工作滿足感,為成功事業創造基礎;亦可騰出時間,做自己喜愛的事,達致工作與生活平衡。既然
「時間管理」具有這麼多好處,本文集中討論如何把它做好 ?
- 待辦清單
開始時,把要完成的任務及事宜,列出一張清單,然後按緩急輕重逐一編入每日/ 每周/ 每月的
「待辦清單」。以「
每日待辦清單」為例,最好是離開辦公室前,把明天要處理的事宜列出。「
每周待辦清單」,最好在周日時準備,讓休閒中的腦袋,處於準備重新衝刺的狀態,清晰掌握下周的每項工作任務。
- 訂定目標、時間分配
訂定工作目標時,可採用SMART原則 (明確、可衡量、可達成、相關、有時限)。妥善地運用
80/20原則去分配每項工作的耗時,因為很多事只要投入20%的時間,可得到80%的效果;但當投入80%時間,卻只有20%成效。要為每項工作,定出合理的
耗時目標,並不必追求事事完美。再者,要做
「時間審計」,查看計劃與實際消耗時間的差異及原因,往往會發現低估所需的總時間,又或發生意料之外的情況,依此修訂,下次會更精準。
- 緩急輕重矩陣圖
把要處理的事宜,按
「重要性」與
「緊急性」程度,置於以下矩陣圖內,從而決定優先順序 (先處理1,然後2及3,最後到4) 和
處理方法(見綠色字)。人們做事的
「拖延症」多來自於惰性、恐懼、不想離開舒適區等因素。俗語有所謂
「萬事起頭難」,面對龐大又複雜的事情,可嘗試先以一小步或一小塊去開始。
- 專注力、生理時鐘
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,不要嘗試同時做多件事,因為這樣的工作效率反而會變低。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 (晨型人與夜貓子大不同),找出頭腦表現最佳的
「黃金時間」,用於處理難度最高或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。一般情況下,人腦表現及專注力的循環,由最高點轉至最低點,大概是90分鐘,因此,最好把8小時的工時,分割成4-5個時段,然後把工作恰當地填入。再者,整潔的工作環境與桌面,利便的檔案存取系統,也能提升工作效率。
- 提防時間小偷
嘗試專注工作時,卻往往被突如其來的上司、下屬、甚至是客戶或供應商的到訪、來電、短信或電郵干擾,令你分心及不斷地被打斷思考或工作,因此,所耗的時間比原預計的
拉長好幾倍。解決方法是,事前盡量預告對方那個時段,你較想集中處理一些要務,這段時間
「請勿打擾」,電話、手機、社交媒體APP,都可輕易預設,即使是在實體辦公室,也可放置紙牌,禮貌地告知對方你正在專注中,稍後再聯絡他們。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軟件,也可以批量集中一段時間(例如: 每隔30-45分鐘)處理,而不是每次馬上回覆;除非特急情況,另作別論。亦可與對方達成默契,非常急的事,可致電你手機。時間管理高手,遵從嚴格的規律,並會毫無顧忌地對時間小偷說「不」。
- 借助外援
我們不可能,亦不必要
「事事親力親為」,因為這樣令自己白白辛苦一場,同仁亦得不到應有的歷練機會,因此,如上述提到的
「緩急輕重矩陣圖」之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宜,大可請下屬幫忙處理。遇到難題時,假若組織內沒有合適的同仁,亦可嘗試向外援(親戚、朋友、朋友的朋友、相關領域的專家)咨詢,總比獨自苦惱惆悵強,因為隨著時間消逝,問題可能由不緊急變成緊急,又或轉為嚴重。最重要的是,通過互動,可能找到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法。
大部份追著時間走的人,可謂是
「時間奴隸」,如何反客為主,變回
「時間主人」,取決於我們的信念及習慣。其實,
時間管理 = 自我管理,開始了解多些
時間管理技巧,持續運用和練習,勇於接受挑戰和進行改變,明天一定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