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NEWS最新消息
- 立邦分享
NEWS最新消息
2021/05/03 [ 立邦分享5 ] 國貿條規2020
「
國際貿易」(International trade) 比「
國內貿易」(Domestic trade) 複雜,在於貨品及貨款轉移時,跨越兩個或以上的國境;涉及不同政府的進出口管控政策和措施;買賣方採用有異的法律、商業規則及習慣等等。
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,在交易上的權利及義務,如何妥善地被保護,重點之一是,如何把
「貿易條件」標準及清晰化,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爭執,縮短交易的磋商時間,節省交易成本,達致雙嬴局面。
歐洲人多稱它為
「貿易條件」(Trade terms) 或
「交貨條件」(Delivery terms),英國稱為
「運輸條件」( Shipping terms),法國稱為
「商業條件」(Commercial terms),美國稱為
「價格條件」(Price terms) [日本也是] 或
「報價條件」(Quotation terms)。無論如何,以上林林總總的叫法,指的都是
「貿易條件」,但千萬不要把它與
「付款條件」(Payment terms) 混為一談。
國際商會(ICC) 一直負責規範
貿易條件,首份
國貿條規INCOTERMS (
International
Commercial
Terms),早於1936年面世,然後有數次不定期更新,直至1980年起,ICC改為每十年把它更新一次,最新的是 2020年版本(2020/1/1起生效)。
這個由三個英文字母 (例如 : CFR, DPU),組成的「
國貿條規」INCOTERMS,真的這麼厲害嗎 ? 它在天文數字的國際貿易中,能為商家帶來什麼具體幫助 ?
- 對於相同貿易條件,避免因各國不同法律、商業規則或習慣,存在不同演繹、理解及操作,引發買賣雙方的爭議或訴訟。通過制定通用的「國貿條規」,清晰地規定 買賣雙方的基本義務及責任。
- 貨品在運送途中,可能遭遇到各種滅失或毀損的風險。「國貿條規」闡明相關的風險,在何時及何地從賣家轉移到買家 - 貨物風險移轉的時/點。
- 在整條供應鏈上,釐定買賣雙方各自應負擔的費用 (例如:運輸/裝卸費、貨物保險費、申領進出口許可及通關單證費用、關稅等)及各自需負責的工作(例如:進出口許可證申領及通關程序)。憑此出口商可精準報價,不致售價過高(在國際市場上,欠缺競爭力),又或售價過低(到頭來是虧本經營)。
「
國貿條規」INCOTERMS 2020, 總共有11個,其中7個適用於任何或多種運送方式,餘下4個適用於海運及內陸水陸運送方式。
對賣方來說,
「EXW, 工廠交貨」 (買方到賣方的工廠/倉庫自行提貨) 是成本最低,貨物風險最早移轉到買方的國貿條規。
「DDP, 稅訖交貨」 (賣方需把貨品運抵買方指定位置,負責進出口報關及清關手續,並付清上述費用及進口加值稅及其他相關稅款等) 對賣方造成最高成本,並同時承擔最高貨物風險的貿易條件。舉例來說,美國川普政府在2018年起,突然向中國及某些國家的某些貨品加徵龐大的進口關稅,又或2021年4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港發生的罷工事件,假若賣方以
國貿條規DDP出售貨品,因上述這些突發事端,而衍生的所有連帶成本及責任,將會全數灌到出口商身上。因此,清晰地了解及慎重地選擇適當的
INCOTERMS,對進、出口商都是非常重要。
篇幅所限,未能在此逐一詳細闡述每一個「
國貿條規」的意思及附帶/衍生的責任與義務。附下的圖表及視頻,希望能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
INCOTERMS。
INCOTERMS 視頻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g7IC4IzjDM